找到相关内容133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魏晋玄学与佛教

    冀县人)。生于西晋永嘉六年(312),卒于东晋太元十年,即前秦建元二十一年(385)(参见《高僧传·道安传》)。道安“家世英儒”,7岁读书,11岁出家,后受具戒,游学四方。先至邺都,人中寺,事佛图澄为师。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668395.html
  • 梵境寺与生身舍利——兼答李先生问

    ·僧交光讳真鉴著疏之始终》:  今初制疏始终者。予初业儒。不知佛法为何物。时或加谤。自业师香林公。警以永嘉著作。忽于如来若识久迷之父母。大加痛悔。即誓出家。然未有深解也。无何。入京庠备员。寻求竺典。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368629.html
  • 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

    ,并传其学。  晋以后,王弼易学,几乎独冠于世。唐?陆德明《经典释文序录》说,永嘉乱后,诸家易学,“唯郑康成(玄)、王辅嗣(弼)所注行于世,而王氏为世所重”。“江左中兴,易学唯置王氏博士”。树大招风,...

    王仲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268793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1)

    励志,长日临座,高论不已,众不敢有倦色,故有‘高论尊者’之号。生卒年不详。门人有义寂、志因、觉珍等。  十五祖净光义寂(919~987),一说羲寂,宋代天台宗僧。浙江永嘉人,俗姓胡。字常照。世称净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669610.html
  • 荒木见悟著,连清吉译:〈“新版佛教与儒教”的撰述意图〉

    ,却已超越时代性教学的制约,是探讨中国思想发展史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观点。   五  佛教诸宗派中,自唐末以来,最吸引知识份子的是禅宗。如《永嘉证道歌》所记载的“一超直入如来地,但得本,莫愁末”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5469891.html
  • “壶中人”故事的演化─从幻术说起

    永嘉年间 ( 307年~313 年 ) 来到江南表演断舌复续、剪带还原、吐火吞刀以及烧物不伤等四种幻术。[11] 鸠摩罗什「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」,[12] 令诸僧愧服。( 梁 ) 释慧皎《高僧传》上的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470782.html
  • 慧远“沙门不敬王者论”的理论基础

    佛教过程中的意义。  一、慧远的生平  公元三三四年慧远生于雁门的楼顶。他本姓贾氏,是个没  落的豪门之后。(注6)由于在此二十多年前的永嘉之祸,华北  已陷入北方游牧民族的手中。在他出生的这一年,...

    周伯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4270824.html
  • 吴越诸王(893-978)与佛教

    [75] 钱弘俶因览《永嘉集》,不解「同除四住」一语之义,而咨询德韶,德韶推荐天台羲寂(919-987)为之指导。羲寂告诉钱弘俶说,此语可由智者之教说得解,但羲寂也只读过残篇,因为智者之典籍多散落海外...

    黄绎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671217.html
  • 印光大师——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居士书〉:「今之为僧者,多皆鄙败无赖之徒。求其悠悠泛泛,持斋念佛者,尚不多得。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?」[注113]又〈复永嘉某居士书〉:「出家一事,今人多以为避懒偷安计。其下焉者,则无有生路,作偷生计...随意出家之人日多,而僧人素质亦因此每况愈下。印师〈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〉:「今之为僧者,多皆鄙败无赖之徒。求其悠悠泛泛,持斋念佛者,尚不多得。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?」[注113]又〈复永嘉某居士书〉:「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271357.html
  • 茶与诗——文人生活对艺术的渗透

    情趣、意趣、物趣、野趣等,都是诗人对审美客体的一种灵性独具的解会与妙悟,从而生发出新鲜而具有启示性的趣味。有了趣,才有诗味。宋代以来标举性灵的诗人、文人,如杨万里、永嘉四灵、公安三袁等,都是酷嗜茶茗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071579.html